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塞爱维(CIV)文明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0|回复: 1

《岔路——华光再临》第三章 初战 第五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8 1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第五节.</P>
<P>    近来文之明的读书和摘抄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P>
<P>    当中国历史在轩辕3879年,也就是西历1268年重归统一的时候,社会的各个方面似乎都出现了显著变化,而这些细致的变化,在《续资治通鉴》这种编年体史书中是看不出来的,因而文之明查阅的史籍必须再次回到纪传体正史上来。</P>
<P>    在“二十四史”的最后两部中,《北国书》是史家仿照《南史》、《北史》体例编撰的辽、金二朝通史,没有必要再翻查一遍。于是,接下来的《郑史》就成为文之明阅读的重点,而他自己在摘抄的时候自然也换了一种新的方式。</P>
<P>    十几天来,文之明反复阅读《郑史》的“本纪”、“食货志”、“职官志”、“选举志”和“刑法志”等内容,并比照《续资治通鉴》中的历史大事,在笔记本上半是摘录原文,半是用自己的话总结,记下了郑朝的大致情况:</P>
<P>    “轩辕3881年(郑咸定三年,西历1270年) 郑迁都于河南府洛阳,号中都;仿金制设立“五京”,即中都洛阳、北京燕京、东京辽阳、西京长安、南京建康;同时设立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辽阳、陕西、甘肃、四川、江浙、江西、湖广、番於、云南十三个行省。不过虽然叫做‘行省’,却不是元朝的‘行中书省’,而是由金代延续下来的‘行尚书省’。”</P>
<P>    “郑朝为了表明自己中华正统的地位,宣布‘复中华正音’,依照宋制大规模地修订了典章、礼仪和音韵等内容。”</P>
<P>    “在中央政治上,似乎是皇帝为了制约相权,将内阁由内朝推至外朝,与中书同有政令权,并可将中书政令驳回重议。也就是说,在皇帝之下,同时有了‘中书门下’和‘内阁’两个外朝决策机构。”</P>
<P>    “郑庄宗封皇弟韩承烈为赵王、韩承绪为嘉王,分别出镇河北、四川,除此以外别无封王。”</P>
<P>    “检阅天下户口,共一千一百四十万户,丁口一千九百六十九万余人。”</P>
<P>    “发行‘咸定宝钞’,纸币已经成为大宗交易的常用媒介。”</P>
<P>    “在法律上,以金代法律为准,制订《郑刑律》,同时将宋朝大量的法律敕令编为《郑刑律补》。”</P>
<P>    “应该是为了笼络南方,郑朝采取吸收众多南方文人进入官场的政策,使南方的制度、文化也大量被郑朝廷所吸收。”</P>
<P>    “据记载,朝廷很快就发现,因南北方文化水平存在差距,南方在科举中的入选人数远多于北方。为平衡南北方参政官员的数量,在科举中规定南、北方固定的录取人员比例,这显然是出于北方朝廷对南方人的不信任。这一政策使很多文化水平并不如南方的北方文人入政,导致籍贯分属南北方的文人官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而这种事情似乎在《郑史》记载中屡见不鲜。”</P>
<P>    “但是,政府为提高北方人的文化素质,又同时在太学和北方的地方学校中大量采用南方文士,而北方民间兴办的众多书院也都在尽力吸收南方文人和学说。这样,新培养出的北方文人官员都普遍认同南方的各种学说,所以南北方文人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似乎在逐渐淡化,到郑末的时候已经远不如初期那么厉害了。”</P>
<P>    “郑朝推翻异族统治,又统一南北,天下初定。但由于庄宗以武起家,非常好战,连年劳师征讨四方。”</P>
<P>    “轩辕3886年(郑咸定八年,西历1275年) 西北诸羌叛,郑以向世诚为将,发兵十五万平乱。”</P>
<P>    “轩辕3888年(郑咸定十年,西历1277年) 拜世诚为帅,以大军十五万征西域,灭龟兹回回国;又攻花剌子模,路遥不顺,五年未还。”</P>
<P>    “轩辕3889年(郑咸定十一年,西历1278年) 伐辽东女真诸部不贡者,不利,庄宗遂亲率大军三十万东征败之。”</P>
<P>    “轩辕3891年(郑咸定十三年,西历1280年) 交趾武臣胡宗道夺陈氏王位,其国王求助于郑,庄宗亲征交趾。”</P>
<P>    “轩辕3894年(郑咸定十六年,西历1283年) 战于交趾,郑军以火铳及蒺藜炮击交趾象队,灭交趾,归其地入番於行省,交趾于此不复为国。”</P>
<P>    “轩辕3895年(郑咸定十七年,西历1284年) 庄宗以南征之军亲伐占城。”</P>
<P>    “轩辕3897年(郑庄宗咸定十九年,西历1286年) 时天大雨,火器不能发,占城坚守不出,郑军攻城久战不克,大疫,北还;八月,庄宗崩于交趾。”</P>
<P>    “庄宗死讯至洛阳,天下大乱,群臣拥立太子韩奉阁为帝,是为哀帝。”</P>
<P>    “民不堪负,盗四起,守疆诸将亦皆自立,天下纷乱,朝廷令不能出河南。”</P>
<P>    “十月,赵王承烈反,自立为帝。十二月,嘉王承绪亦自立,次年二月败亡。”</P>
<P>    “轩辕3898年(郑哀帝昌平元年,西历1287年) 三月,西征之向世诚闻讯东还。四月,赵王为帝军所杀。十一月,向军复夺乱贼所据之长安。”</P>
<P>    “轩辕3901年(郑哀帝昌平四年,西历1290年) 正月,洛阳城破,哀帝死于乱军中,韩氏宗族尽为贼所戮,郑亡。”</P>
<P>    “二月,向世诚称帝于长安,因曾受肃州节度使,国号肃,建元统宁,是为太祖。”</P>
<P>    “太祖定都开封府汴梁,思‘肃’本一域之名,作中华国号似为不妥,遂以‘八荒尽蛮夷,惟我是华夏’,改国号华,年号初建。”</P>
<P>    这就是那个据称“疆遍天下,四夷尽服”、前后持续三百多年的大华王朝的开端了!文之明心里一阵激动。以往在和高解元的闲谈中,对方就曾多次提起过华朝时代的辉煌,令文之明神往不已。他本能地意识到,导致轩辕4292年的今天,中国如此强大的关键一步,就是华朝跨出的。</P>
<P>    但文之明的兴奋感很快熄掉了,在萧府中根本就没有华朝的正史。据说从华王朝灭亡至今只有50多年,而且天下一直处于割据战乱之中,那么现在《华史》是否修成,甚至各国朝廷是否有编修《华史》的意图都是个问题。虽然在《续资治通鉴》中也有对华朝史事的一些记载,但却只限于初年,而且写得比较简单,无法从中看出整体脉络来。</P>
<P>    那么有没有一些关于华朝情况的原始材料,或是私史、野史呢?文之明查遍了整间书房,毕竟萧若磐和高予坤都不是史学家,这里完全没有此类东西的影子。</P>
<P>    既然找不到可以依据的史书,纸上的记录工作便只好停止下来。文之明遗憾地摇着头,望向窗外枝叶茂密的棵棵槐树,它们好象也在取笑着这位没有主意可拿的“历史研究者”。</P>
<P>    我现在的样子简直就和王阳明一样嘛,文之明也开始嘲笑自己了。王阳明是“格物致知”,想从竹子身上悟出什么道理来,却把自己“悟”出了病,这才想到了“心外无物”;而自己眼下盯着大树发呆,岂不也是在“格物致知”吗?不过既然王阳明能从自己的头脑中悟出东西来,我难道就不能也悟出什么吗,否则我这些年学到的知识都用到哪里去了呢?</P>
<P>    好,没有现实材料,就依据前面查到的历史,用自己的知识,推理出产生今天这种世界面貌的原因。文之明把右拳狠狠地敲在左手掌心里,“啪”地发出清脆的声音。</P>
发表于 2005-2-20 19: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家伙,治史!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塞爱维(CIV)文明联盟    

GMT+8, 2024-5-8 0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