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塞爱维(CIV)文明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altz

[原创] 三国末年历史寓言小说《炎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齐东野人 于 2014-12-19 10:33 发表
巴蜀怎么会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吃茶明明发源在江南,真是吃,而且茶当时很高大上。

不说了,唯建议你多读书,少百度,关乎人文的,百度百科基本是扯。

我手上有本羅開玉《三國志》,中華書局,第 232 頁有這一段:
"蜀漢時期,巴蜀的種茶業也在以前的基礎上有了一定提高,開始用茶與東吳、與邊遠地區的兄弟民族交易。"
我還在查他這個說法的出處。目前看見

太平御覽 卷八六七 (宋代已經把荼寫作茶,以下的茶皆可作荼):

(1) 《廣雅》曰:荊、巴間采茶作餅成,以米膏出之。若飲先炙,令色赤,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廣雅是三國魏的博士張揖所著,張揖在魏明帝太和年間(227-232年)擔任博士。茶產自荊、巴,所以吳、蜀兩國都有。平常是加米膏製成茶餅。若拿來做醒酒藥,先燒烤成紅色,加熱搗成末,加熱水泡,然後加蔥、姜以為雜菜。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

(2) 《吳志》曰:孫皓每宴,坐席無不能酒,率以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澆灌取盡。韋曜(名昭,避司馬昭諱被改名)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密賜茶荈以當酒。

(3) 傅咸《司隸教》曰:聞南方有蜀嫗,作茶粥賣,廉事歐其器具。無為,又賣餅於市。而禁茶粥,以囷蜀姥,何哉?

傅咸(239-294)是魏末晉初人。茶粥又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煮茶上面浮了一層像稀飯一樣的黏膜,一種是茶稀飯。但茶葉本身沒有澱粉,怎麼能煮出一層膜呢?或許還是與米一起煮稀飯的,就是廣雅說到茶餅泡的稀飯。所以《司隸校尉教》才說:她的器具壞了,又賣餅。因為當時本來就有茶餅。

當年的茶常與米配成餅或稀飯,拿來做醒酒藥時,搗碎泡熱水,不加米,加些刺激性的蔥、薑;而孫皓年間又開始一個新風氣--以茶代酒。韋昭還沒醉呢,所以不加蔥、薑進去了。

(4) 西晉張華(232-300)《博物志》曰:飲真茶,令少眼睡。

所以張華的時候中原的茶已經是一種飲料了,還有"真茶"這種東西。這樣看來還有"假的",只是苦而已?

(5) 《神農食經》曰:茶茗宜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又曰:茗,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少睡,去痰渴,消宿食。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二日采幹。

神農食經的成書年代不清楚,但益州是西漢才有的,所以必定在漢代之後。而南朝陶弘景為它作注(本草经集注)。

(6) 西晉孫楚(-293)《出歌》曰: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川。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蓼蘇出溝渠,秕稗出中田。

前面已知荊州也產茶,為什麼張華、孫楚不說呢?這兩則可能是 264-280 年之間寫的,當時西晉還沒有江南,卻有益州巴蜀。但這樣一來吳的飲茶文化也不會傳給他們,應該也來自益州。
此外,目前認為最早的 "荼" 記載在西漢時住在犍為資中王褒的 《僮約》,西元前 61 年的事,裡面有有"築肉臛芋,膾魚炰鱉,烹荼盡具,已而蓋藏","牽犬販鵝,武陽買荼" 兩處記載到"荼"。這裡的"荼"究竟是不是"茶"還有些爭議,有一說這只是"菜"。但如果是一般的菜,似乎又不意大老遠從資中跑去武陽(相距約 50 km) 買?要吃菜,家奴自己後院種不行嗎?總的來看,一般認為茶的原產地是在巴蜀應該沒錯的,而在西晉(或之前)各地已經開始一些飲茶提神的文化,不單是江南有。

[ 本帖最后由 maltz 于 2015-3-13 20: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zeaf 于 2014-12-19 21:11 发表
这个必须顶!

謝謝,一個月前已經連載完了。目前正在做一系列的時代背景研究:
http://novelforum.org/viewtopic.php?f=17&t=284
研究好了就回頭開始編輯,一定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22: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晕原来楼主是ccer,难怪在龙空见到有点眼熟,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塞爱维(CIV)文明联盟    

GMT+8, 2024-3-28 19: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