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塞爱维(CIV)文明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7|回复: 13

[转帖] 【一家之言】从奥巴马到欧巴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6 2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justsven.net/2009/11/translatio/

从奥巴马到欧巴马

这几天的一则新闻是,美国方面要求天朝把大肯尼亚驻美利坚大统领Obama的译名从奥巴马换成欧巴马,而新华社方面严正地拒绝了这一无理请求。准确地来说,确实是欧巴马比奥巴马更接近英文原来的发音,不过,事实上汉语里面音译将错就错的误读,不知道有多少,一个个纠出来,也足以写成了一本厚书了。不过至少有一点让我们欣慰的是,没人会去翻译成“耦疤犸”,虽然这在读音上也是正确的。与早期翻译人名的千奇百怪的用字相比,现在的人名音译已经大抵集中在那么几个字,诸如“斯”“克”“达”“希”……之类,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音译的改善。不过,译名终究是件不讨好的事情,往往同一个名字,两个人绝少会有相同的音译。同是Bergman(原意应该是城堡男),导演叫做伯格曼,演员就叫做褒曼了。音译者尚且如此,意译者就更加为难了。

近代西学东渐,起于明末耶稣会教士来华。明末初来中国的传教士们,除了他们手中的本身并不受太重视的奇技淫巧们,处于绝对的文化劣势地位,在中国文化圈子里是纯粹的异乡异客。几乎没有人关心这些人从何处来,泰西各国不过是一个遥远的名词而已。而对于他们,本来已经被视为夷人了,倘若再自称什么查理约翰,更是夷上加夷了,清末尚且有人声称,葡萄有牙,尚可理解,西班如何能够有牙?所以他们只要地乖乖地服从天朝的规矩,叫上利玛窦、白晋之类的名字。或有识者如康熙诸人,能意识到“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的不过寥寥可数。他们所服侍的皇帝们,大抵也不过把他们当作天朝庇护之下的奴仆。

天朝无所不包,当然也包括文化和文字。天朝跟洋人们的交流,从来不是平等的,不过从起初的傲慢到随后的屈辱,也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情。而在翻译上,也是如此。早期的翻译者们的雄心颇大,严复以桐城派散文来作《天言论》,甚至有人尝试以旧体诗的格式来译西方的诗歌,而且也颇有一些成就。后来的翻译者们,也总是试图把西方给转换到东方来,把Monk翻译作和尚,Nun翻译作尼姑。傅雷翻译《老实人》的时候,把教母翻译作干妈,以消除这种陌生感。但是没有预料到随着文化的交流,教父教母之词已经满大街都是,让异质文化变成了同质文化。倒是那个“干妈”,让人觉得颇不自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许也是最重要的载体。在翻译的过长中,语言互换往往也伴随着文化的交流。在名词翻译方面,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说法,也许可以用隔与不隔来区别,让人感觉到陌生的,无疑是隔的,反之,让人感觉到亲切的就是不隔的。例如克莱润特(clarinet)无疑是隔的,而单簧管无疑则是不隔的。大抵上采取民族化的翻译的,一般总是给人以不隔的感觉。就我所知,在名词翻译这点上,汉语是唯一广泛采取民族译法的,德语在纳粹统治之下,倒也曾尝试过纯粹化的路线,把duodenum(十二指肠)换成zwölf Fingerdärme,倒也表达了十二指肠的意思。不过德语在这方面终究显得有些笨重,而且德语毕竟是一门拼音语言,难以抵挡外来词的诱惑。

作为现存的唯一的以形意为主的语言,汉语实在并不适宜于拼写其他语言。从万叶假名算起,日本人弄了上千年,搞出来这么一个世界上仅有其二的音节文字(另一个是埃塞俄比亚文,不过埃塞俄比亚文也是用音素符号搭起来的音节文字),然而初学者仍以为难,很多人抱怨五十音图的繁复。至于其他的,如韩语的谚文都是另起炉灶,重新发展。而想到今天我们尚且争论简体繁体之优点,尚且以“日”“水”等字能想到原始图像为优点,感觉真是天朝脉络之永不断绝。当然,至于拉丁字母a与alpha以及更早的aleph的关系,自然是没有多少人关心的了。

从梵阿铃(violin)到小提琴,从朔拿大(sonata)到奏鸣曲,英特耐雄尔(international)让位给国际化,烟士披里纯 (inspiration)被灵感所取代,汉语顽强地,慢慢地一点点消化掉其中的异质文化的陌生感。至于早期的印度文化的产物,涅磐、三味、菩萨、佛陀、罗汉已经熟悉到几乎成为汉语言的一部分了。至于准确与否,那是另一回事。诸如至于法国号与法国到底有没有关系,英国管究竟是不是来自英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定音鼓的音并非是固定的也不打紧。准确性让位给民族性。

很多时候,这些名词或者说是术语的,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重新命名,根据他们原来意思,在汉语里面重新给他们命名。诸如phalanx, hoplite之类,除了音译之外,让人全然不知道如何翻译,只好勉为其难地翻译作方阵和方阵兵。Musketman翻译作火枪手,姑且算正确,而 Musketeer一般特指法国的火枪手,那么就只好多此一举地翻译成了法国火枪手。凡是看到一个新名词,倘若见不到原文,几乎不敢肯定。至于游戏里其他的常见这等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几乎每个历史名词的译名之后,都浸透着译者们的血和泪。音译和意译的矛盾,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翻译中的铺床叠铺。 Charlemange本来就是查理大帝(Charle the Magnus),翻译作查理曼大帝,回译就是Charle the Magnus the Great。

汉语的重新命名,往往割裂的是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能理解emperor与king,还有rex的关系的,明白欧洲的emperor与中国的皇帝几乎没太多的共同点的时候的,也仅仅是限于一小簇人群。奇怪的倒是哈里发、苏丹、法老、可汗这些名字却都能译出来。等广大人民群众悟出Paladin并不见得都骑马的时候,圣骑士的译名已经流传多年了,于是大家都在问魔兽里的扛着个铁锤跑来跑去的家伙为啥没有坐骑。至于Knight固然多数情况下都会有马,但也并不尽然,知道星战里的拿着光剑的家伙们也叫Jedi Knight就明白了。封建与feudalism的翻译,惹出无穷无尽的麻烦,至于今天也没完全消除。

至于哲学术语,就更不好说了,有些词,本原,太一,这些词的翻译,熟悉得让人总是怀疑其外来性。至于本质,属性,这些词在汉语中的意义,总是难以准确地传达。何为“本”?何为“质”,“种”,“属”,“形式”,“质料”这些词,引向的往往是误区。倒是至于nous之流,汉语里压根没有与之对应的词,只好干脆地翻译为努斯。idea的翻译,有持“相”的,有持“理念”,早期老派译者们,往往有旧学上的根底,尤其佛学的影响颇大,所以多有译为相的。至于今天的如我等的后学们,有几个能知道“相”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意蕴的?只好没文化地称之为“理念论”。

严复云,译者重在“信,达,雅”,这三个词的顺序并不是乱定的。但是似乎在很多翻译里,往往顺序是“达、雅、信”。很多人评价一个译本的优秀,往往是让自己看着舒服,其次文笔是好,至于信不信,那是另一回事了。不过这里不谈文章的翻译,只说术语的翻译。很多人以为雅为最高的标准。披头士、披头四的译名尚未争出高下,又有人干脆直接翻译为“甲壳虫”了事,哪种为妙,说者各执一端,于是另有一派打酱油的,干脆叫作beatles了事。UFO或有翻译为幽浮,颂者盛赞其妙译形神兼备,既保持了UFO的声音,又传达了神秘莫测的感觉,不过并不算是准确的翻译,准确的翻译无疑是老老实实的“不名飞行物”。名字的声音事实上不过在空气中的声波而已,名字背后的意义的准确传达方才是更重要的。

这些名词之难定,很多时候往往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laser早期翻译作镭射,或有莱射,最后定位激光,真如严复所言,一名之定,难于数年之功。因特网互联网这两个名字,打了这么多年的架,也丝毫没见到哪方更占优势,倘若再加上港台那边的译名,更是五花八门,已经严重脱离了翻译最基本的一对一的原则。今天的“回”字的故事应该这样写:你知道internet有多少种译名么?来,我来一个个教你。

说到这里,我顺便非议一下港台那边的自由发挥的译名风格。例如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翻译作《爱在瘟疫蔓延时》,这个格调一下子让人想起来了肥皂剧。黑岛的大作Fallout翻译为《异尘余生》算是贴切,但是总不如老老实实的《辐射》来得准确,Planescape:Torment(位面:折磨),港台纯粹的意译《异域镇魂曲》倒也还算贴近剧情,大陆这边的翻译《异域惊魂曲》,虽只是一字之差,意思却相差甚远,一下沦为恐怖游戏了。至于 Matrix,大陆这边翻译作《黑客帝国》已经有点莫名其妙了,港台那边的《廿二世纪杀人网络》更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我以为,翻译这东西,本来在于桥梁,在于在传达的同时,能够继续交流。所以准确性永远是第一位的。钱钟书云,好的翻译当如媒婆,让人想到对面的好处,让人浮想联翩,而坏的翻译则完全断绝了这种可能性。读着这些这些一个个被完全“汉语化”的新名词,有时候深感,这不是桥,而是墙。
发表于 2010-9-17 10: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当年翻译文明4的时候我差点将坐牛同学直接翻译成希汀布尔
其实我个人感觉这个音译挺好听的

[ 本帖最后由 clover 于 2010-9-17 10: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7 11: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9 17: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Berg明明是山,Burg才是城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2 18: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桥中 华 民 国史上有这么一句话,翻译是西方对华影响的过滤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8 12: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年美剧火的时候,各大字幕组对同一个地方的翻译都大相径庭。一个hiro就有中村广,中村宽,中村西若,中村英雄这么多种。。。

最nb的还是the day after tomorrow了明日之后。。。后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30 04: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 0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idea的翻译,有持“相”的,有持“理念”,早期老派译者们,往往有旧学上的根底,尤其佛学的影响颇大,所以多有译为相的。至于今天的如我等的后学们,有几个能知道“相”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意蕴的?只好没文化地称之为“理念论”。


老派翻译已成绝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01: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由得想起常凯申 倒不是想讽刺什么
而是觉得翻译者很少因此而有名 可一旦有错  便被千夫所指
比如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和   自由与爱情
很多人都朗朗上口  但张小娴和殷夫却很少为人所知
译者之道未能光大大致原因如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7 06: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太对了,不过看古今中外,翻译能做得到严复说得 信 达 雅,真是屈指可数。
所以现在的翻译只能作到一看就有初步理解,要想深刻了解,真的需要自己翻资料。
不过,我相信国际化地逐步加深,地球上的各种语言会变得更容易磨合。
说个事吧,电脑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发达国家的平民家庭,到20世纪末中国人才开始普遍有清晰的认知;如今平板电脑发售不到3年的功夫,中国城市居民已经早就了解。
要做好翻译,不仅仅需要文字工作,还需要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8 1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我受教了,来这个论坛实在是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0 1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论坛也堕落了,没有以前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20: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信息量很大,能学到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4 09: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素大宇宙国说要改首尔的时候,汉城就不再坚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塞爱维(CIV)文明联盟    

GMT+8, 2024-3-28 18: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