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塞爱维(CIV)文明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50|回复: 30

[原创] 三国春秋通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0 10: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概念
引言:“天下之事,以前验后,其不合者,何可悉情?是故,悉信亦非,不信亦非。”——郑玄
“三国春秋”是由文明联盟俱乐部的文明游戏爱好者们基于席德梅尔的文明制作的系列中国历史MOD,游戏背景是汉末三国两晋时期,系列的首作基于文明Ⅳ,本文所述是基于文明Ⅴ的系列第二作。

2、        说明
本帖用于发布三国春秋百科,征集修改意见,寻找更多的百科撰写人员,争取做成最好的三国游戏百科。
百科撰写原则:所有百科均根据史籍、出土文物等原始资料及学者著作论文撰写,因为我们不是写论文,不必皆注明出处,但非引用的个人观点和推论应该注明。对网上的百科如要引用必须找到原始出处,符合前文标准方可引用,如果是非学术性的网文一律不用。

3、        计划
野人拟每日发布一至两条百科,保证每日一条,如因事延误必定后补。势力引言、君主介绍、势力介绍都分别算一条。
科技百科相对详尽,其他百科参照文明标准相对简略。

4、        本帖算第一条。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0: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城(与标准游戏农业一样不必研究)

引言:“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
“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把杵。
重重土坚试行锥,军吏执鞭催作迟。
来时一年深碛里,尽着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休杵声,杵声未尽人皆死。
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张籍
历史信息:城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城墙,进而引申为修筑城墙;一是指城市。在科技树中,我们指的是“筑城术”。
《说文解字》释:“城,所以盛民也。”意思是:城是用来容纳民众的。《春秋谷梁传》说得更明白:“城为保民为之也。民众城小则益城。益城无极。凡城之志,皆讥也。” 意思是:城是为了保护民众而建造的。市民多而城小就增建城。《春秋》中凡是记录筑城的,都是指责没有限度地增建城的。由此可见中国的城墙是为全体城市居民提供庇护的防御设施。而一套完善的城防设施包括内城墙即“城”,外城墙即“郭”或“郛”,以及护城河即“池”或护城壕即“隍”,所以后来连用“城郭”、“城池”或“城隍”来表示城。
关于城墙出现的年代,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达到了惊人的一致。《风俗通》曰:“《世本》:‘鲧作城郭。’城,盛也。郭,大也。”《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吴越春秋》曰:“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艺文类聚》引《博物志》曰:“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也”。而4000多年前遍及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最显著特征便是出现了城墙,其中距今4000年到5500年的两城镇遗址被认为是亚洲最早的城市;距今3900年到4500年的陶寺遗址大城面积达2.7平方千米;而藤花落遗址中首次出现了内外城,其内城面积约0.04平方千米,外城面积约0.14平方千米,外城还配有护城壕。
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也多次出现城,如: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輴追来孝。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争,始于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筑城高潮,《春秋》及其三传等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筑城和毁城的事件,著名的如诸侯城周、夫子堕三都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孙叔敖筑城,此事发生在鲁宣公十一年(西元前598年),据《左传》记载:“令尹蒍艾猎城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干,称畚筑,程土物,议远迩,略基趾,具糇粮,度有司。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其大意为:楚国宰相孙叔敖为沂邑筑城,让主管工程的官员编列出计划,交给主管劳役的高级官员。计算所需人工和时间,分配资金和物资,立标杆统一城墙高度(及其它尺度),均衡用簸箕运土和用杵筑城者的工作量,准备工具,商议取土的远近,勘察城墙的地基状况(或计划城墙基础的处理方式),准备干粮,商定具体管理工程的官员。工程三十天完成,没有超过正常计划的时间。
筑城发展到极致,就出现了沿边境要地修筑以保护全国范围的长城。最早的长城是楚国的方城,之后是齐国的巨防,进入战国时期,各国纷纷修筑长城,魏、赵、燕、中山、秦都筑有长城。秦灭六国后利用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费时十余年,终于建成了横贯整个北部边境的万里长城。据《史记》记载,秦一方面对内:“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一方面对外:“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而为了筑城,至迟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专门修城的刑罚“城旦舂”,一般解释为“城旦”和“舂”,即男子早起筑城,女子舂米,刑期为四或五年。
战国时期巨型城市也开始出现,如齐国都城临淄面积达15.5平方千米,分为大城(郭城)和小城(宫城)两部分,大城南北4.5千米,东西3.5千米多;小城南北2千米,东西1.5千米,在大城的西南方,两城相连接。据《史记》载苏秦说齐宣王曰:“临菑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虽是纵横家夸张之言,但从遗址面积和遗迹来看,临淄城有十万以上人口自不待言。赵国都城邯郸也分为宫城与郭城两大部分,总面积近19平方千米。而秦都咸阳面积更达45平方千米之巨,秦灭六国之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加上原有居民,则咸阳当有百万以上的人口。更“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构成了一个用城墙相连的巨型城市群。
第二次全国性大规模筑城发生在西汉建立之初,据《汉书》记载:高帝“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从此“县”和“城”二词通用。根据学者对安徽地区50座汉代县城遗址的总结,郡县城市规模一般不大,其中只有30%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30%以上不足0.5平方千米,其余在0.5~1平方千米之间,面积较小的多数是汉代新建的县城。一般形态为有与城门大致等宽的土石道路,路旁或它处埋有水管,有的是明沟,城中有家庙、县衙和居民住宅。而西汉都城长安的规模也要远小于咸阳,我们认为这些应部分归因于秦汉之间的战乱。
据《汉书》记载,长安“惠帝元年(西元前194年)初城,六年成。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经过精确测量,城墙周长为25千米,城内总面积为34.4平方千米。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根据遗存,高度在12米以上,基部宽度为12~16米。墙外有壕沟,宽约8米,深约3米。城四面各有3个城门。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自南而北为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每个城门都有3个门道,各宽6米,恰好等于当时4个车轨的宽度。与文献记载的 “三涂洞开”,“方轨十二”相合。前文24.62万人是元始二年(西元2年)的居民数,再考虑宫人、官吏、宗室、奴婢和驻军,长安城总人口当在50万以上。
东汉都城雒阳原为周公旦所营成周城,在西汉初年曾被刘邦当做首都,历时三月,新莽末年更始帝刘玄也迁都成周约五个月。东汉建武元年(西元25年),因关中残破光武帝刘秀复定都雒阳,雒阳规模比长安更小,城墙周长约13千米,城内总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与长安相同的是城墙亦为用土夯筑,基部宽度约14~25米,全城共设12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有3个门道。但城门并非按方向平均分配,东面3个自北而南为上东门、中东门、秏门,西面3个自北而南为上西门、雍门、广阳门,南面4个自东而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北面2个自东而西为谷门、夏门。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在雒阳定居的人口达51万。
在汉末三国时期,各势力也纷纷筑城,如《三国志》载:董卓“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公孙瓒“还蓟,於大城东南筑小城”;“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馀里”;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蜀汉“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诸葛亮“筑汉、乐二城”,“姜维率众依麹山筑二城”;曹操属下刘馥“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满宠建合肥新城,牵招“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等;裴松之注引《续汉书》:孔融“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
曹魏邺城是汉末最重要的城市。东汉末年,袁绍占据河北,居邺,曹操灭袁氏,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以邺城为基地,先后营建了玄武池、铜雀台、魏社稷宗庙、金虎台、泮宫等。据《水经注》记载:“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
尤为重要的是邺城冲破了秦汉以来形成的都城模式,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格局。邺城有七门,南面三门由东向西为广阳门、中阳门、凤阳门;北面二门,由东向西为广德门、厩门;东西各一门,为建春门、金明门。一条横贯东西的干道,通向东西城门,把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皇宫、禁苑和贵族居住区,南部为官衙和居民区,形成明确的分区。从宫城端门通往邺城正南门中阳门的干道,又形成一条宽阔笔直的中轴线,与东西干道构成丁字骨架。依托着丁字骨架,派生出纵横交错的道路网,分割出井然有序的里坊。邺城的布局方式,可以认为是“城”、“郭”区分结合的继承与发展。此后的都城长期沿袭这一建筑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0: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势力:李氏

势力引言:壮哉!车骑将军大司马李公!昔相国遇弑,公忠义奋发,兴义军十万,为旧君复仇。于是名闻天下,义感戎狄,皇天乃眷,神人共助。斩名将徐荣,克坚城长安;走逆布海隅,枭贼允肆朝。公侯辅政四载,乃以威刑肃物,东拒群丑,西破众虏,南和荆楚,北致羌胡。三辅清静,四方景从,弘功茂绩,光於宇宙。
方今遗虏未服,遐夷未宾,朔北乌丸寇掠,江南山越屯聚,陇西凶贼残虐,关东人庶流迸。雒阳倾覆,天子蒙尘,河南荒弊,公卿饥馁。明公其能率貔貅之将,驱熊罴之旅,前歌后舞,鼓行而东,殄逆臣而清君侧,平天下而兴汉室,成万世不易之霸业乎?

[ 本帖最后由 齐东野人 于 2011-2-22 09: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14: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军营

策略提示:军营为城市建造的军事单位提供经验值。经验值可以用来给单位升级,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历史信息:与西汉的常备军主要由服役期三年的征发来的士兵组成不同,东汉的常备军是以终身服役的职业化的募兵为主,所以东汉政府在全国各地——主要是边境地区设立了大量永久性的军营以容纳军人和他们的家属。其中设置最早也最著名的是设在魏郡黎阳的黎阳营,有兵骑千人,其他设在内地的还有长安营和雍营等;边境除度辽将军营、护羌校尉营和护乌桓校尉营外,似乎每郡都有营兵,如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由护西域副校尉统帅,渔阳营有营兵千人,见于史籍的还有扶黎营和象林营等。当时的军营不仅是军人的住所,还有相应的防御设施以及训练和医疗设施,并提供军械修理等后勤服务。
军营对一个势力的安全和实力提升至关重要。军营能密切官兵之间的关系,提升军队的训练程度从而提高其在战场上的胜率,而且还能适当隔离军民,并进而减少二者之间因过多接触而产生摩擦以及防范间谍刺探军情和破坏。副作用是容易产生兵为将有的现象并发展成军阀割据的乱局。

[ 本帖最后由 齐东野人 于 2011-2-11 14: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08: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仓

策略提示:仓能够提高城市的粮食储备,加速城市的发展。当你想快速建成一个大城市时,它非常有用。
历史信息:仓是用来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甲骨文中仓字上有盖,中间是门,下面有口,结合考古实物我们相信其意是顶部有盖以防雨雪,中间开门放置谷物,底部架高便于空气流通并防潮防鼠,而且开有孔洞便于取食。
从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秦国已经有相当完善的粮秣仓储和使用制度,而且粮仓规模巨大,一般的县是“万石一积”,“栎阳二万石一积,咸阳十万一积”。汉代中央政府在京城储存谷物的大仓称“太仓”,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武帝刘彻初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历史上粮仓还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如河南荥阳以北的“敖仓”,亦称“敖庾”,在楚汉战争中,刘邦长期依托其补给,在荥阳与项羽相持。刘彻拒绝将雒阳封给宠妃王夫人的儿子,理由之一也是“雒阳有武库、敖仓”。直到三国时期敖仓地位仍在使用,据《三国志》记载,关东诸将讨董卓,曹操建言中就有“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之语;袁绍讨曹操檄文中也提到其“屯据敖仓,阻河为固”。后来敖仓甚至成为了粮仓的代称。所以在汉魏之际,从郡国到公府都设有管理粮仓的部门“仓曹”,如后来担任大将军的姜维在投降蜀汉之初就被诸葛亮辟为相府的仓曹椽,即管理粮仓的首席官员。

[ 本帖最后由 齐东野人 于 2011-2-12 14: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3 00: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学馆

策略提示:学馆能增加城市的科研产出,从而加快文明获得新科技的速度。
历史信息:学馆是指私人开办的教授经学的学堂。中国上古学校是由官方兴办的,夫子以诗、书、礼、乐教,有弟子三千,私学由斯而始,至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孙弘以治《春秋》封侯拜相,经术成为取青紫的捷径,于是私学大兴。光武帝本是太学生出身,尤重今文经学,东汉私学更是盛极一时,经师得到政府的高度尊重,名儒门生弟子动以千百计,甚至公卿也竞相开馆收徒,正如班固《两都赋》所言:“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虽然在学馆中学习者多为诗书传家或世家大族子弟,但经师们承继夫子“有教无类”的传统使为数不少的寒门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和富人一样的知识,这极大地增加了他们地位上升和获取成功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齐东野人 于 2011-2-16 09: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09: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表

策略提示:表可以提升城市的威望,从而加快城市范围的扩张以及新类型社会政策的取得。
历史信息:在中国古代,每二十五户为一个居民单位称“闾”或者“里”,如同现在的封闭式小区,每个“闾”都有一个共同的大门,这个门被称为“闾门”或干脆简称为“闾”,闾门日常有人看守,闾内的巷子称“闾巷”或“里巷”,这是闾内居民的共同生活区,而每家每户院落的大门(称“门”)都开向闾巷,院墙相连,对外则形成一个整体的小区围墙。
至迟在西周初年,官方就开始立“表”于门(每家每户院落的大门)或闾(里巷共用的大门)来表彰和纪念那些具有重要正面影响的人物。《史记》载周武王在推翻商朝之后,即“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以争取殷商遗民的支持。
自东汉以降,“表闾”更成为官府表彰“善人”,推广“善行”的制度化的常用手段。《后汉书》中有大量此类记载,如《安帝纪》元初六年二月乙卯诏:赐“贞妇有节义十斛,甄表门闾,旌显厥行。”《淳于恭传》:淳于恭卒,“诏书褒叹,赐谷千斛,刻石表闾。”《袁安传》:“诏秘等门闾号曰‘七贤’。”《列女传》:“沛刘长卿妻者,同郡桓鸾之女……沛相王吉上奏高行,显其门闾,号曰‘行义桓厘’,县邑有祀必膰焉。”《百官志》:乡置三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等。
汉末魏晋时期此风仍盛,如《三国志•庞淯传》记庞淯母赵娥:“会赦得免,州郡叹贵,刊石表闾。”(此事《后汉书•列女传》记作“后遇赦得免。州郡表其闾。”)《三国志》裴注引《楚国先贤传》应余死难事:“太祖闻之,嗟叹良久,下荆州复表门闾,赐谷千斛。”裴注引《蜀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表闾花费不多,却既可以提高居民对统治者的支持度,又可以让居民很自然的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补猴子情人节更)

[ 本帖最后由 齐东野人 于 2011-2-16 09: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城

策略提示:城可以增强城市的防御,使之更难被攻破。对于靠近势力边境的都市来说,城尤为有用。
历史信息:城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城墙,进而引申为修筑城墙;一是指城市。在此我们指的是前者。
《说文解字》释:“城,所以盛民也。”意思是:城是用来容纳民众的。《春秋谷梁传》说得更明白:“城为保民为之也。民众城小则益城。益城无极。凡城之志,皆讥也。” 意思是:城是为了保护民众而建造的。市民多而城小就增建城。《春秋》中凡是记录筑城的,都是指责没有限度地增建城的。由此可见中国的城墙是为全体城市居民提供庇护的防御设施。而一套完善的城防设施包括内城墙即“城”,外城墙即“郭”或“郛”,以及护城河即“池”或护城壕即“隍”,所以后来连用“城郭”、“城池”或“城隍”来表示城。
关于城墙出现的年代,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达到了惊人的一致。《风俗通》曰:“《世本》:‘鲧作城郭。’城,盛也。郭,大也。”《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吴越春秋》曰:“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艺文类聚》引《博物志》曰:“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也”。而4000多年前遍及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最显著特征便是出现了城墙,其中距今4000年到5500年的两城镇遗址被认为是亚洲最早的城市;距今3900年到4500年的陶寺遗址大城面积达2.7平方千米;而藤花落遗址中首次出现了内外城,其内城面积约0.04平方千米,外城面积约0.14平方千米,外城还配有护城壕。
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争,始于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筑城高潮,《春秋》及其三传等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筑城和毁城的事件,著名的如诸侯城周、夫子堕三都、孙叔敖筑城等等。
筑城发展到极致,就出现了沿边境要地修筑以保护全国范围的长城。最早的长城是楚国的方城,之后是齐国的巨防,进入战国时期,各国纷纷修筑长城,魏、赵、燕、中山、秦都筑有长城。秦灭六国后利用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费时十余年,终于建成了横贯整个北部边境的万里长城。据《史记》记载,秦一方面对内:“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一方面对外:“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而与大量的筑城劳役相对应,至迟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专门修城的刑罚“城旦舂”,一般解释为“城旦”和“舂”,即男子早起筑城,女子舂米,刑期为四或五年。
第二次全国性大规模筑城发生在西汉建立之初,据《汉书》记载:高帝“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从此“县”和“城”二词通用。
在汉末三国时期,各势力也纷纷筑城,如《三国志》载:董卓“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公孙瓒“还蓟,於大城东南筑小城”;“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馀里”;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蜀汉“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诸葛亮“筑汉、乐二城”,“姜维率众依麹山筑二城”;曹操属下刘馥“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满宠建合肥新城,牵招“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等;裴松之注引《续汉书》:孔融“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
汉魏六朝的城都是夯土而成,即使是最豪华的邺城也只是“饰表以砖”。所以除强攻之外引水灌城以使城墙坍塌或使守军预感到末日而精神崩溃是一种最重要的攻城方式,曹操在进攻吕布的下邳和袁氏的邺城时都采取了这一手段。
(补昨日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21: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奇观主页

引言:“此江与开辟俱生,宁有可以沙囊塞理也!”——孙权
奇观主页:
奇观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可以使建造者得以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的建筑物。奇观不仅仅是一处美丽的景观,更能给观看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和都江堰都是极富代表性的奇观。奇观的建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但是一旦建成,将会为您的势力带来许多好处——不过超出国力一味追求建设奇观也可能给你带来失败,真实历史上有些朝代就是这样覆亡的。
游戏中有三种类型的奇观:都会奇观、势力奇观和天下奇观。与标准游戏相同的是在一场游戏中,每种天下奇观在地图上是独一无二的,势力奇观则是每个势力只能建造一个;与标准游戏不同的是游戏中没有工程类奇观而增加了都会奇观,这种奇观属于某个特定都会——即大城市,如同天下奇观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但在游戏开始时便已存在,拥有这些奇观的唯一方式就是占据其所在城市。
(凑合算一个,赶上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0: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势力:扬州袁氏

势力引言:万岁,至尊天子陛下!自召公竭情汉室,袁氏奕世克昌,至于康侯、宣文侯,四世而五公,实太王、王季、文王之伦也。曩日董卓狼毒跋扈,百寮屏息于朝堂,群雄逡巡于关下。太傅太仆乃心王室,守信徇义,门户灭绝,忠感天下。明上赫然,爰整师旅,孤军深入,克复京师。董逆恐惧,仓皇西奔,诸公震怖,幡然反正,贼卓授首,纲纪复振。
于是陛下威震四海,德被九州,夷夏远近,莫不景从,亦武王之俦也。然至尊谦退高让,齐踪太伯,遂释上卿之位退就方牧,拨荆棘,披草莱,南适江海。不意李傕放横,祸流西州,曹操肆虐,毒被东夏,刘表刻剥荆部,刘备窃据扬州,二京为丘墟,淮泗盈尸骸。政教陵迟,天下崩坏至斯。
昔秦失其鹿,群雄共逐,今汉亦积衰,土崩瓦解。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陛下威灵所加,顿兵豫部,戎狄率服,黑山效力;耀武扬州,蛮夷向化,黄巾从命。藜蓧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士。其能应天顺民,建号称尊,君临天下,芟夷群丑,殄灭众贼,成千秋万古之基业乎?
(这篇引言俺写了十天

[ 本帖最后由 齐东野人 于 2011-2-26 20: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陂

策略提示:陂只能在沿河的城市建造。陂能增加城市的食物产出。
历史信息:《风俗通义》曰:“‘陂者,繁也。’言因下钟水以繁利万物也。今陂皆以溉灌,今汝南富陂县是也。”意思是“陂”在当时都是用于灌溉的蓄水设施,也就是现在的水库。陂也称塘或堨,在中国古代,遏水为陂和引水为渠相结合是主要的灌溉方式。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用于灌溉的陂是距今2610多年以前孙叔敖建造的期思陂,之后他又建造了规模更大并使用至今的芍陂(今安丰塘)。三国时期,各势力也大规模兴修水利,修复和新建了大量陂塘,如曹操属下夏侯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刘馥在扬州“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后其子刘靖在河北“又修广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郑浑“於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但后来由于尝到蓄水灌溉甜头的各地官员一味滥作陂塘,导致生态失衡,一方面挤占了大量耕地,一方面容易泛滥成灾。杜预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上疏称:“自顷户口日增,而陂堨岁决,良田变生蒲苇,人居沮泽之际,水陆失宜,放牧绝种,树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则土薄水浅,潦不下润。故每有水雨,辄复横流,延及陆田。”且“臣计汉之户口,以验今之陂处,皆陆业也。其或有旧陂旧堨,则坚完修固,非今所谓当为人害者也。”并且建议:“宜发明诏,敕刺史二千石,其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其诸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朝廷接受他的意见,排掉了曹魏以来新建陂塘的蓄水。
(补2月18日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22: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武库

策略提示:武库为城市建造的军事单位提供经验值。城市在建造武库前必须先建造军营。
历史信息: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没有必要保留大量的军队,而一旦发生战争,新征集或招募的士兵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临时生产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于是就需要一个武器日常储存和保养的场所,即武库。
在汉代,京师和地方都建有武库。西汉高帝七年,萧何在都城长安建造未央宫和大仓(太仓)的同时也建设了武库,长安武库东西长约710米,南北宽约320米,四周有夯土建造的厚15米的围墙,如同一座城堡。武帝时期,卫太子之乱即遣使“矫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发武库兵”。雒阳在未成为首都时就设有武库,武帝因此拒绝将宠妃的儿子封到此处为王,其他至少还在上郡、燕国、颍川、山阳、广汉、陈留、阳陵、蜀郡、东海等地也设有武库。由于尹湾汉墓竹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的出土,我们得以了解汉代武库内装备的数量,东海郡武库中共有军械2386万8千余件,其中弓弩61万5千余张,箭矢1265万7千余支,长兵器61万4千余件,刀剑31万1千余把,战车7千余乘,其他甲、胄、盾等均数以十万计,这些武器装备足以武装百万大军。
虽然武库通常都是特别加固严密防护的,但汉代仍多有民众“盗库兵”谋反的事例,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史书上对这些事件的记载才知道当地武库的存在。遗憾的是直到现在,世界上各国军队的武器也无法绝对保证安全。
(补2月19日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21: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伎乐

策略提示:伎乐能增加文明的快乐度。所提供的快乐点数以该城市的市民数量为限。
历史信息:伎乐在汉代是对乐舞的统称,魏晋南北朝则与女乐一词通用,特指娱乐性质的乐舞或乐舞团队,游戏中的伎乐就是指后者。
东汉九卿之首太常属下设大予乐令一人,“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 此时的伎乐还包括宗庙祭祀之用,这部分“卑者之子”不得参与,舞人都是“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到五大夫子,”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到汉末伎乐就专指声色之乐舞及其团体了。如仲长统在《昌言》中提到“豪人”家中“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 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征孙权还,使(夏侯)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 。曹丕在延康元年七月“甲午,军次於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於邑东。”“设伎乐百戏” 。何“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无妾媵伎乐,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这里所提到的伎乐都是指娱乐性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团队,而此时表演者中再也没有显贵子弟,只有奴婢或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乐伎户了。
当时的伎乐涵盖了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诸般表演。据《晋书》记载:“后汉正旦,天子临德阳殿受朝贺,舍利从西方来,戏于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翳日。毕,又化成龙,长八九丈,出水游戏,炫耀日光。以两大丝绳系两柱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相逢切肩而不倾。魏晋讫江左,犹有《夏育扛鼎》、《巨象行乳》、《神龟抃舞》、《背负灵岳》、《桂树白雪》、《画地成川》之乐。” 可说是汉魏晋版的春节联欢晚会。其中一些惊险刺激的节目会对表演者造成身体伤害,晋成帝咸康七年,顾臻上表称之为:“皮肤外剥,肝心内摧,”而且“今夷狄对岸,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忘身赴难,过泰之戏,日廪五斗。方扫神州,经略中甸,若此之事,不可示远。”认为“诸伎而伤人者,皆宜除之。”之后一些具有伤害性的剧目被取消,乐伎的薪俸也被减少。
(补2月20日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21: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都尉府

策略提示:都尉府会降低被占城市的不满度。请尽快在每个刚攻占的城市建造都尉府,尤其是当你下定决心要连续攻城拔寨的时候。
历史信息:都尉府是秩比二千石的武官都尉的官署。汉承秦制,每郡设“尉一人,典兵禁,备盗贼,景帝更名都尉。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讥出入。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又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 西汉郡都尉的职责主要有二,一是军事方面,负责郡兵的日常征集训练和协助太守指挥郡兵,故有副将之称;二是治安方面,负责捕捉盗贼。
东汉以募兵为主,日常不再征集民众为兵,所以“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省关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安帝以羌犯法,三辅有陵园之守,乃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 另外“每有剧贼,郡临时置都尉,事讫罢之。” 由此,东汉都尉基本可分为三类:一是统兵的军官,如骑都尉、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等;二是边郡的部都尉及属国都尉,既统边军又分管几个县的民政,类似于后世军管区首脑;三是为消灭大规模盗匪而临时设置的都尉,这是纯粹的治安官员,如桓帝永寿元年,为镇压公孙举等反叛,设立了泰山、琅邪都尉,数年后分别裁撤,孔融的父亲孔宙就曾经担任过泰山都尉。后两类和第一类中的扶风、虎牙二都尉,都是以治安为主要职责的。
汉末三国时期基本沿袭了上述做法,如曹操分汝南两县任命李“通为阳安都尉” ,还曾设置“沛南部都尉” 、“魏郡西部都尉” 、“魏郡东部都尉” 、“上庸都尉” 等。曹睿“分江夏南部,置江夏南部都尉。”“分襄阳临沮、宜城、旍阳、邔四县,置襄阳南部都尉。” 孙策“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刘)磐。” 以贺齐领会稽南部都尉,进攻候官,“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建安、汉兴、南平复乱,齐进兵建安,立都尉府……凡讨治斩首六千级,名帅尽禽,复立县邑,料出兵万人,拜为平东校尉。” 孙权曾设置“长沙东部都尉” 、以张承“为长沙西部都尉。讨平山寇,得精兵万五千人。”后来大部分都尉管辖的“部”都成为新的郡。
(补2月21日更)

[ 本帖最后由 齐东野人 于 2011-3-6 19: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9: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都水官署

策略提示:都水官署只能被建造于毗邻海岸的城市中。它能增加水域区块的食物产出。
历史信息:都水官署是负责水利灌溉和征收渔业税的官员都水官的官署。汉“承秦,凡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属少府。世祖改属司农,考工转属太仆,都水属郡国。” “其郡有盐官、铁官、工官、都水官者,随事广狭置令、长及丞,秩次皆如县、道,” “凡郡县……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在所诸县均差吏更给之,置吏随事,不具县员。”
可见东汉都水官并非郡国常员,而是在有水池和渔业发达的地区设立,负责分配灌溉用水和征收渔业税,都水官的秩次根据其管辖项目的规模而定,可能是令、长或丞。不同于郡国自行辟召的下级属吏,都水官虽由郡国管辖,但都是由朝廷任命的官员。都水官的属吏由所在县提供,根据需要设置,没有完整的县级官署那么多。
(补2月22日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23: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马厩

策略提示:马厩只能被建造于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马匹资源的城市中。马厩能提高生产骑兵单位的速度。
历史信息:汉魏的马政一直为后世所称道,汉初萧何即制定了《厩律》,并采取了在边地诸苑大规模牧马和训练,选择驯好的马匹输送到京城的马厩以备军用的方式。后来达到“天子六厩,未央厩、承华厩、騊駼厩、骑马厩、辂軨厩、大厩,马皆万匹。”  “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匹,择取教习给六厩,牛羊无数,以给牺牲。” 再加上其他在役军马,官马无虑四十万匹。所以武帝击匈奴连年用兵,动辄数万骑,最盛的一次“发十万骑,私从马凡十四万匹,粮重不与焉。”此役“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亦数万,汉马死者十馀万。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 但几年之后,武帝巡边至朔方郡,就能够“勒兵十八万骑”邀战匈奴。
东汉因以募兵为主,官马大幅度减少,立国之初即省并六厩,仅余未央厩令一人,长乐厩丞一人,牧师诸苑也裁撤殆尽,“唯汉阳有流马菀,但以羽林郎监领。” 和帝时又因蝗灾“诏有司省减内外厩及凉州诸苑马。” 此后厩马渐多,顺帝时“置承华厩” ,灵帝时“置騄骥厩” 。
汉末三国时期,诸势力务相兼并,无不大力发展骑兵。如界桥之战中,公孙瓒除精锐的白马义从“数千匹” 外,还出动了“突骑万匹” 。张燕有“骑数千。” 吕布攻击小沛的刘备,是因为马匹:“建安三年春,布使人赍金欲诣河内买马,为备兵所钞。布由是遣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等攻备。” 最终因侯成等投敌而败亡,也是因为马匹。官渡之战,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曹军的钟繇则“送马二千馀匹给军。”曹操迫降荆州,得知刘备南逃,亲自“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 讨伐关中诸将“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  曹魏马上得天下,官马有所增加,太仆属官中与养马有关的即有“乘黄厩令、骅骝厩令、典牧令、牧官都尉” ,晋承魏制,太仆属下有“左右中典牧都尉,车府典牧,乘黄厩、骅骝厩、龙马厩等令。” 从《晋书•食货志》可以看出,三典牧中只有右典牧负责养牛,中左典牧都负责繁育马匹。
(补2月23日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7: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太守府

策略提示:太守府可以增加城市统治者的威望,从而加快城市范围的扩张和社会政策的取得。城市在建造太守府前必须先拥有表。神庙允许将两单位的城市人口转化为官吏,以加快能臣产生的速率。
历史信息:太守府是一郡最高军政官员太守的官署。在春秋时期,晋国为防守边境在新开辟地区设立郡,由郡大夫负责管理,因为郡与原有的县相比虽土地辽阔但人口较少,所以郡大夫的地位低于县大夫;但由于郡离国都较远,边境地区情况复杂,所以郡大夫的自主权要多于县大夫。三家灭智氏之后,可能是因为人口的增加,在原来郡的范围内设立多个县,于是郡成为县的上级,郡的最高军政官员称为“守”,如吴起曾担任魏国的西河守,郡县制由此产生。
秦汉一直沿袭这种制度,郡守由中央任命,总管一郡军政,管辖若干县级行政单位,秩二千石,仅次于中央政府的卿。汉景帝时期,郡守改称太守,后来的王国相地位和职权也与之相同,所以守相并称。
秦和西汉以征兵制为主,因此在郡一级设“尉一人,典兵禁,备盗贼,景帝更名都尉。”都尉秩比二千石,比太守只低一级,他一方面负责郡兵的日常征集训练和协助太守指挥郡兵,一方面负责捕捉盗贼,有副将之称,实际上分散了太守的军权。东汉以募兵为主,日常不再征集民众为兵,也没有了训练检阅,所以“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都尉取消后,因为太守的行政副手郡丞的秩次太低,一郡军政大权遂集太守一身。到汉末大乱,很多太守借此割据一方,进而争霸天下。如袁绍即以渤海太守起事对抗董卓,同时起兵的还有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而诸势力中的士燮、王朗、孔融、公孙度等本就是守相。
(补2月24日更)

[ 本帖最后由 齐东野人 于 2012-1-26 22: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7: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台

策略提示:台即夯土建成的高台,它能增强城市的防御力。城市在建造台之前必须先拥有城墙。
历史信息: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台是兼具观景、居住作用的防御设施。台的主体是夯土而成,一般建在城墙附近或干脆与城墙连为一体,台上建有楼阁房舍。台内通常设有水井和用来储存粮食及其他生活和军用物资的储物间。
在战争中,防守方既能够从台上观察到更远处的敌军调动,又能够居高临下射箭或者倾倒木石。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台是曹操在邺建造的三台,据《水经注》等记载,规模最大的铜雀台居中,以城墙为基础建造,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南北两侧的金虎台和冰井台高八丈,分别有屋一百三十五间和一百四十间。到明末铜雀台和冰井台被漳水冲没,现仅存金虎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
台是一种巨大而昂贵的军事设施,也是以文人墨客自居的统治者登高会众、赋诗游宴的场所,要使之土崩瓦解却并非只有强攻一途,水淹和挖掘地道破坏其基础都是使之坍塌的有效手段。
(补2月25日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8: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铁官署

策略提示:铁官署只能在附近已开发铁资源的城市里建造。它能提高城市生产陆上单位的速度。
历史信息:铁官署是负责管理炼铁和铸造、出售铁器机构的官员铁官的官署。汉“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皆属郡县。” “其郡有盐官、铁官、工官、都水官者,随事广狭置令、长及丞,秩次皆如县、道,” “凡郡县……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在所诸县均差吏更给之,置吏随事,不具县员。”
可见东汉铁官并非郡国常员,而是在出铁多的地区设立,负责管理用铁矿石炼铁和铸造的工场以及出售铁器的机构,铁官的秩次根据其管辖机构的规模而定,可能是令、长或丞。不同于郡国自行辟召的下级属吏,铁官虽由郡国管辖,但都是由朝廷任命的官员。铁官的属吏由所在县提供,根据需要设置,没有完整的县级官署那么多。
(补2月26日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4: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

引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
人物:本作中的人物分九类,对应标准历史伟人的五类:名将、硕学、能臣、方技、巨贾,对应专业人员的四类:官吏、工师、商贾、学士,最后还要介绍流民——未分配的市民。
在本MOD中名将是分属于不同势力的,只能在预先规定的势力中出现。而除主君和名将之外的其他人物都是像标准游戏一样随机出现,与历史上应该归属的势力无关,所以如果你发现刘备的能臣中出现高柔也千万不要感到奇怪——历史是有很多“岔路”的。
除了名将之外的四类人物各有其特殊作用,但也有一个共同特性:可以开创一个“黄金时代”,在此期间内每轮可获得更多的金钱和产能。
而对应专业人员的四类人物的作用则与标准游戏完全相同,只是名称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塞爱维(CIV)文明联盟    

GMT+8, 2024-3-29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